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学生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牢固树立“经济资助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能力培养为核心,文化培育为载体”宗旨,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实现从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的顺利转型,开展学生资助方面相关研究,拓展资助渠道,完善资助体系。 ——拓展资助渠道,实现资源聚合,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在学校各个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充分调动团体及企业资助热情,增加助学金项目;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与学校就业办积极与企业联系,连续三年举办了大型暑期兼职招聘会,提供各种兼职岗位5000余个,为学生提供助学工资达400万元,在全校师生中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资助模式,实现资助与育人结合。从制度上保障立体化、全方位的经济资助体系的顺利进行,逐步形成国家助学贷款及生源地贷款、政府奖助学金、社会捐资助学、校友捐资助学、勤工助学、暑期就业实践等“六位一体”的资助模式。此外,资助中心针对广大家庭贫困学生开展自强不息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能力培养,推广三创经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该校资助中心积极推广“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优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的“三创经验”,设立勤工助学创业区,打造创新型勤工助学岗位,还逐步增加“助教”、“助研”、“助管”等;创造性地设立了“校长学生助理团”;向校外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创勤工助学校企合作的典范。 ——实现文化培育,打造精品活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该校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受到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自立,自强,增强社会责任感。举办“感恩月”活动,通过感恩书信、感恩晚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举行“哈佛、南师学子交流会”活动,让家庭贫困学子感受到励志前行的力量;5.20“情寄春蕾”主题演出,让资助者和春蕾女童进行交流,关注女童的成长,体现人文关怀。 由于对贫困家庭学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帮困措施,南京师范大学对贫困生的帮困育人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近期,该校被评为“2012年度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至此,该校已连续三年在江苏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中荣获“优秀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