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度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多年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对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重课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课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小学开设了心理教育活动课,每周一节,每节20分钟;初中开设了心育专题课;高中则以选修课(有些学校还作为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常识和心理健康辅导。在相关年龄段把青春期教育内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同时,相关课程也突出青春期教育内容。
强化队伍。在全国率先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科学、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已有544名教师取得心理咨询员资格,5567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稳定发展,首开心理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同时,开启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市青年优秀教师的评选工作。在教师通识培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对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都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夯实阵地。学校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阵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建设与完善心理咨询室。明确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职能。心理咨询室不仅承担对上门求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的职责,而且要承担宣传心理教育、指导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实施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整合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等任务。认证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从业人员,必须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后持证上岗。评估和验收合格、示范心理咨询室。目前,全市有673个合格心理咨询室,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98.1%;有112个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7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总结和交流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心理学术团体定期举办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专题论坛等。
丰富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开展心理剧展演、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心理小论文征集等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创出许多团体心育活动的形式,如“少儿俱乐部”系列、“校园心理剧”系列、“心育游戏”系列、“心育体操”系列、“音乐育心”系列、“心育小研究员”系列、“心育行为练习”系列等,心育课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同时,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心理互助热线”等。
建立心理救助机制。通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三级心理救助系统,一级系统(心理培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由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组织、管理,各中小学校具体实行;二级系统(心理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初始性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由“陶老师”工作站实施;三级系统(心理矫正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对患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治疗,由“陶老师”工作站和医学心理治疗机构承担。
经过多年不断在理念上、机制上、实践上的探索创新,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从“道理灌输”为主向“讲道理”与“讲心理”并举转变,从一条“热线”(“陶老师”热线)向一张“全网”(学校、家庭、社会工作网络)转变,从被动干预向积极引导转变。
-来源:江苏教育